“百亿项目”相继落地 蓄积“重返前三”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3-01-20 来源:德阳市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罗江区人民政府与东旭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新型显示材料及研究院项目和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合作协议;绵竹市人民政府和国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20万吨基础锂盐项目投资协议;什邡市人民政府与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正威德阳先进制造区域中心项目投资协议……一个多月时间里,多个百亿项目相继落地德阳,在德阳现代化建设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记者从德阳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了解到,去年1-11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1亿元,同比增长15.1%。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2个,30亿元以上项目12个,50亿元以上项目6个。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经济总量“重返前三”注入强大动能。

下好“先手棋”

突出重点精准招商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市坚持聚焦重点产业,围绕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和数字经济“3+1”主导产业,强化对产业基础、发展趋势、敏感要素的分析研判,梳理主导产业细分行业及目标企业,分析研究企业发展方向和投资动态,为开展精准招商提供指引。

同时,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重点区域,根据产业聚集分布情况,找准细分领域目标企业所在区域,梳理形成《江苏省百强企业招商引资简析》《广东“三类100强”目标企业清单》,明确重点招引目标企业180余家,精准拟制招商对接方案,不断打通企业对接渠道。

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包装推出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配套园区、商用车汽车配套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借力借势省市平台,梳理发布投资机会清单,寻求项目合作。利用四川航空等传媒平台,宣传推介德阳市情、产业发展情况,涵盖全国460余条航线、180余架飞机的乘客受众。

形成“聚能环”

项目招引硕果盈枝

联动招商聚合力。市领导加密部署,各区(市、县)、重点产业功能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发挥“一把手”招商主责,加大“走出去”力度,足迹覆盖20余个省市,拜访重点目标企业500余家,以“铁脚板”走出招商引资“加速度”。

招大引强显实力。开展清洁能源装备项目招商引资集中攻坚行动和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两个专项行动,占领国内高端和新型高温合金制品生产市场主导地位的钢研高纳、国内数控机床销量第一的民营企业云一机智能装备公司、消防电子领域全国排名第二的高新技术企业鑫豪斯电子等行业翘楚纷纷入驻德阳,项目体量和质量不断攀升,获得全省制造业“百日攻坚”(第二季)行动“流动红旗”表彰。

招新引优展潜力。抢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新赛道,成功引进国家“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北京中航智建设倾转旋翼无人机生产项目;引进的金瑞基业填补国产脑胶质瘤靶向药物空白,倍佳新材料NC膜填补新冠抗原诊断试剂盒的关键原材料国内空白;引入的智能网联创新产业基地项目,联合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设立中国西部智能网联创新研究院。

打好“组合拳”

信息渠道压茬拓展

一手引进“链主”企业,一手导入上下游企业,我市形成项目招引“葡萄串”效应。签约投资50亿元的华夏鲲鹏西部科技城项目,导入8家配套企业签订供应链协议。以一汽解放项目落地和建设“一库一院两中心”为契机,新引进益昕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双龙汽车改装配套生产基地等项目。

以会引资平台招商。成功举办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产业投资推介会,签约投资合作项目92个,推动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各区(市、县)、重点产业功能区因时因地在河南、新疆、广东等地开展“城市推介会”“投资洽谈会”10余场,涵养客商资源,扩大德阳城市影响力。

借力“外脑”市场招商。充分发挥中介机构、投资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资源优势,与深圳中金以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广东省制造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在推介投资环境、收集项目信息、发掘客商资源方面开展长期合作。

延伸触角驻外招商。依托省政府驻外办事处、驻地商协会资源力量,全面激活潜在招商能量。发挥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广州办事处“桥头堡”作用,全面拓展招商渠道网络。

细耕“责任田”

项目落地加速竞进

我市全力以赴抓好工业增量突破,强化重大项目统筹、评审与履约监管、驻外管理、招商工作推进等制度性建设,着力打通项目捕获、评审、推进全过程机制脉络。

围绕新签约项目、新增实际投资等指标,实行月通报、季考评、年总评和“红黑榜”制度,以项目拉练会等形式,对引进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和项目开工落地的结果考核,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同时,纵深推进“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改革,开展外商投资大走访等活动,部门联动协调解决项目洽谈、签约、落地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全流程、全天候、全方位保姆式服务。鑫豪斯从初次接触信息到签约仅44天,NC膜项目从考察到签约仅用时16天,欣旺达从签约到进场施工仅60天,江苏亨通从签订土地合同到项目开工仅用47个工作日,不断刷新“德阳速度”。(记者 曾可嘉)